在環境監測、水利管理與城市排水系統運維中,便攜式明渠流量計通過超聲波多普勒或雷達波技術,非接觸或接觸式測量水面流速,并結合水位傳感器與預設斷面參數,自動計算瞬時流量與累計水量。掌握
便攜式明渠流量計科學、嚴謹的使用方法,是實現精準測流的關鍵。

一、使用前準備
設備檢查與組裝:
檢查主機、流速探頭(超聲波/雷達)、水位傳感器、伸縮桿及電池電量是否正常;
確保各部件連接牢固,無線信號穩定(若為無線型)。
參數設置:
在主機菜單中輸入測點基本信息:站點名稱、測量時間、操作員等;
設定流量計算模式:根據渠道形狀選擇矩形、梯形、U型或自定義斷面;
輸入斷面幾何參數:如底寬、邊坡系數、最大水深等;
設置測量方式:單點、多點(垂線法)或連續測量。
二、現場選點與安裝
測點選擇原則:
選擇水流平穩、無渦流、無回流的順直渠段,上游直管段≥10倍水力半徑,下游≥5倍;
避開閘門、彎道、匯流口或障礙物下游;
水面開闊,無障礙物遮擋雷達波束。
設備架設:
將流量計固定于三腳架或手持伸縮桿上,確保穩定;
調整探頭角度:
雷達式:垂直向下對準水面中心,距離通常1-5米;
多普勒式:探頭浸入水中,距水面30-50cm,避免觸底或漂浮雜物干擾。
三、校準與零點調整
靜態零點校準:
在無水流或靜止水面條件下,執行“零流速校準”,消除儀器漂移;
水位基準設置:
若使用壓力式水位計,需設定“零水位”參考點(如渠底或固定標尺)。
四、正式測量與數據采集
開始測量:
啟動測量程序,設備自動采集流速、水位數據;
對于多點法,按規范在斷面上選取多個測速垂線(通常3-5條),逐點測量。
實時監控:
觀察主機顯示屏上的流速曲線、水位變化與信號強度;
確保信號質量良好(如信噪比SNR>15dB),避免氣泡、油膜或泡沫干擾。
記錄與保存:
每次測量結束后,保存數據至內置存儲或SD卡;
可同步上傳至手機APP或云平臺,便于后續分析。